赓续友谊 开拓合作 • 缅桂香飘 友谊长存

云南人珍爱缅桂花的幽香,花开时节,它就是云南人的“便携香水”。

文学家汪曾祺这样描写昆明的雨季,“雨季的花是缅桂花。缅桂花即白兰花,北京叫做‘把儿兰’。云南把这种花叫做缅桂花,可能最初这种花是从缅甸传入的。”

缅甸与云南山山相依,水水相连,散发幽香的缅桂花,见证着中缅间历久弥新的胞波情。

1956年12月16日,为纪念中缅边民大联欢的举行,在芒市宾馆,周恩来总理和缅甸的吴巴瑞总理亲手种下两棵缅桂花树。历经岁月考验,两棵缅桂依然枝繁叶茂,郁郁葱葱,花开时节,幽香满径,沁人心脾。

“一寨两国胞波情”

在中缅边界,有一个横跨两国的寨子,即“一寨两国”。中缅边境线,将这个寨子一分为二。在中国的这边,叫银井寨;在缅甸的那边,叫芒秀寨。

瑞丽三面与缅甸相接,“一桥两国、一街两国、一寨两国、一院两国、一岛两国”是这里的特殊地理景观。中缅两国人民在这里形成了一幅热火朝天、水乳交融的生活图景。


国门小学 中缅孩子共同成长

“我非常喜欢这次的活动,我画了一幅关于地球、环境和气候的画,想表达的是希望大家能多多关注气候环境的变化。”

3月24日是世界气象日,瑞丽姐告国门小学四年级73班的缅籍学生穆思娜用图画表达了她对气象日的关注。姐告国门小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缅籍。中缅边境上,类似的国门小学还有很多,中缅两国孩子一起读书,共同成长。


中缅边界犬牙交错,自古以来人民相亲相融。胞波来自缅语音译,意思是兄弟,是缅甸人民和中国人民之间的亲切称呼。山水相连睦邻而居的人们,最明白这段情谊的悠长。

正如中国老一辈革命家、外交家陈毅所写的《赠缅甸友人》诗句,“我住江之头,君住江之尾,彼此情无限,共饮一江水”。中缅彼此的交往,正不断加深,彼此的情谊,正不断获得新的滋养。

来源    七彩云端